20
2023
-
03
SCALE BLASTER 高效掃頻裝置工作原理
1.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存在的問題及危害
1.1 水垢的危害
冷卻水補水直接來自市政提供的自來水,加上室外空氣中的塵土,以及冷卻塔的蒸發散熱系統,使得系統內的循環水中的雜質越來越濃。如果循環冷卻水系統未進行合適的水處理和合理的排污,水中的鈣、鐵離子在受熱情況下產生碳酸鈣、碳酸鎂等水垢,沉積在管道、冷機冷凝器、板換、砂濾布水器以及冷卻塔換熱填料表面上(如下圖所示)。管道中的水垢增大管線的阻力,導致循環水量減少或支管的阻塞,而冷機冷凝器、板換及冷卻塔換熱填料表面上的結垢使熱交換效率大大降低,進而導致制冷能耗大幅增加。
1.2 腐蝕的危害
敞開式循環水中含有大量的氣體,如氧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這些氣體溶解在水中,對金屬都有腐蝕作用,這是引起腐蝕的主要原因。如果循環冷卻水系統未進行合適的水處理,金屬腐蝕將大大減短設備使用壽命。
SCALE BLASTER高效掃頻水處理裝置工作原理
(1)工作原理簡介
高效掃頻裝置是采用變頻電脈沖法處理循環冷卻水的設備。變頻電脈沖法是由一臺計算機化的控制箱和纏繞在管道外側的信號電纜組成的電磁裝置,該設備發送一個復雜的調制波形頻率擊中水分子及水垢分子的諧振頻率,使它們失去其粘合性能,同時以1000Hz~20000Hz的固有頻率范圍掃描管道匯總的流動介質,并由此產生振蕩場,這一感應的振蕩場提供必要的分子攪拌,以預防和除去水垢。
(2)水垢形成機理
水垢的形成與礦物質的溶解度有關。如果水中的礦物質含量超過其飽和溶解度,鈣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會析出,形成水垢晶體并黏附在器壁上生成水垢。與此同時水垢也不斷地被水溶解成離子重新回到水中。當離子析出形成水垢的速度快于水垢溶解成離子的速度時,水垢會逐漸增多。反之,水垢會逐漸減少。
水垢形成的過程圖示如下。
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鈣晶體在水中有兩種存在形式。一種是方解石,該種晶體的粘附性很強,晶體顆粒比較大,接觸面積也大,即通常所說的能降低換熱效率的硬水垢。另一種是文石,該種晶體的粘附性很弱,晶體顆粒小,接觸面也小,在水中一般呈疏松狀態。
阻垢的目的是避免換熱器表面形成硬垢。
(3)阻垢原理
賽博特高效掃頻裝置每秒鐘改變信號線圈中電流的方向2000~24000次。這樣,管道內的磁場也每秒鐘變化2000~24000次。在該種交變的磁場下,水中的鈣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由于帶有電荷,在交變的磁場中將會交變的加速運動。水中鈣離子和碳酸根離子運動方向示意圖如下。
這種相互的運行增加了鈣離子和碳酸根離子之間相互碰撞的幾率,使碳酸鈣垢提前形成水垢結晶核而析出。在該種條件下提前析出的水垢為比較疏松、粘附力較弱的文石結晶。
(4)除垢原理
水分子是典型的極性分子。分子結構成V型,兩個氫氧鍵之間的夾角約為104度。由于氧原子比氫原子的更能吸引電子(電負性高),所以水分子中的電子主要集中在氧原子附近,造成水分子中正電荷與負電荷分布的不均勻,因此具有極性。而且,一個水分子中的氧會與其它水分子中的氫原子形成氫鍵。
水分子間形成氫鍵的過程如下。
上述性質是決定水分子物理、化學性質的主要因素(溶解度)。水分子極性強,能溶解大部分物質,是優良的溶劑。由于水分子之間會形成氫鍵,常溫及低溫狀態下,水分子會形成像有機聚合物類似的結構。在該狀態下水的溶解度降低。游離狀態的水分子溶解度較高。
正常情況下,水分子間存在氫鍵,導致水分子是以聚合態的形式存在于水中。掃頻裝置產生的交變的電磁場與水分子產生共振,促使水分子成為游離態,而不是通過氫鍵結合的大分子團狀態,增加了水的溶解性,促使水垢不斷的溶解,可以慢慢把管道外壁積存的水垢溶解去除。
水的自然頻率取決于粘度和水溫。因無法知道水的自然頻率,因此掃頻裝置需要自己調節到該頻率。完整的調頻是是阻垢、除垢的關鍵。水流通過線圈時,線圈產生的誘導電磁場的頻率必須盡可能的和水分子共振。
(5)殺菌滅藻原理
水藻、細菌等均須依附在某一物體上才能開始捕食、繁殖。高效掃頻裝置能夠避免換熱器管壁形成水垢等生物附著區,使水藻、細菌分散在循環冷卻水中,從而不能形成大量的生物膜。該裝置能使細菌、藻類與生物膜滋生區相分離,促使生物膜逐漸消亡。另外,水溶解度的提高,使水中氧的含量增加,進而使厭氧菌不易生存,終達到殺菌的作用。
相關資訊
04-07
2023
03-20
2023
01-29
2023
11-29
2022